早期国外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曾采用过连续式及间歇式两种加氯方式,后来多采用间歇式。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循环冷却水化学处理工作以来,基本采用间歇式,已有几十年的使用经验。近年外商推荐连续加氯,已有部分厂采用。应该说两种方法均可行,二者均经过实践考验,证明杀生效果都是良好的,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但进一步评价还缺乏充足的现场数据,按现有资料比较如下:

(1)杀生效果 国外早期资料认为间歇冲击式加氯对微生物杀生力强,又可避免细菌与氯长期接触而产生对氯的抵抗效应。主张连续加氯者的观点认为间歇式加氯时前后菌数相差大;而连续式的菌数平稳、波动小。实际上两种方式都能将菌数控制在规定范围。

(2)适应的pH值范围 连续式加氯时,水中游离余氯不间断,所以在碱性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适应的pH值为5~9.5。以往的室内试验证明,低pH值时杀菌速度快,仅几秒钟就可将细菌杀死。但在高pH时只要加长时间也可杀死细菌。间歇式加氯每次通氯时间至少1H,常常在2H以上,接触时间已足够长。多年实践已经证明,间歇式加氯是能够在碱性条件下控制好微生物的。可以说,连续式和间歇式的pH值适应范围都很广。间歇式加氯对系统pH值有影响,加氯期间或多或少使系统pH降低。

(3)曝气损失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有曝气作用。回水通过冷却塔后,氯会与水作用释放出氧气,使游离余氯损失。

连续式加氯与间歇式加氯的特点如何?-水处理设备与技术

余氯消失的速度与紫外线强度及气候等因素有关。有资料介绍,约三分之一的余氯损失于曝气。连续式加氯时,全天都有曝气损失,比间歇式的曝气时间长。但连续式的游离余氯指标为0.2~0.5mg/L或0.1~0.5mg/L,比间歇式浓度低,单位时间的曝气量较低。有可能连续式加氯的曝气损失会多一些,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4)耗氯量 连续式加氯是在游离余氯已达到指标的情况下维持小剂量加氯以保持指标,单位时间内通氯量少。间歇式加氯时,每次需将系统容积(保有水量)的水从游离余氯为零加到指标(一般>0.3mg/L),在冲击时间内单位时间比连续式的通氯量高得多。二者的总耗氯量很难比较。如果加氯的间隔时间长,每天或每两天加氯一次,则间歇式的总耗氯量低得多。这方面尚缺充足的比较资料。据某公司在两个系统试验,在微生物受控的前提下,连续加氯控制余氯0.2~0.4mg/L,运行一个月;然后改为间歇式加氯运行一个月,每天加氯3次,每次2H;间歇式比连续式耗氯量减少三分之一。因此,也使水中氯离子增量减少。

(5)连续式加氯有利于ORP在线监测,自动控制。系统余氯量较低并平稳。对金属,特别是铜腐蚀较轻。间歇式加氯只能做到定时定量自动加氯。

(6)连续式加氯不适合用于工艺介质泄漏量大、含还原性物质多、需氯量大的水质,这是国外资料早期总结的经验,因为系统泄漏的还原性物质要消耗大量氧化性杀生剂。间歇式只在冲击时间内消耗,不是被连续消耗,耗氯量少得多。可参考本书651题、653题、654题及6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