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俊华,张方,朱德懋,李岳锋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第04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NJHK1999040070 DOC编号:DOCNJHK19990400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压电桁架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算法研究》PDF+DOC2008年第06期 咸奎成,黄海 《空间索网结构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PDF+DOC2015年第06期 秦宝亮,金栋平,刘福寿 《压电柔性臂的传感器/致动器优化配置与振动主动控制》PDF+DOC2019年第03期 康建云,毕果 《压电板自适应独立模态控制初探》PDF+DOC2000年第S1期 姚军,李岳锋,周苏枫 《梁振动控制的分布压电单元法》PDF+DOC1996年第05期 孙东昌,王大钧 《压电板的主动控制实验研究》PDF+DOC2006年第01期 战启芳,杨石柱,邓年春 《压电悬臂梁振动的模态控制》PDF+DOC2004年第09期 魏燕定,陈定中,程耀东 《仿生热鲁棒结构的传感器优化配置》PDF+DOC2002年第04期 杜设亮,傅建中,陈子辰 《压电智能结构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研究》PDF+DOC2007年第04期 王威远,魏英杰,王聪,邓年春,邹振祝 《基于模态应变能分布的压电致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遗传算法》PDF+DOC2013年第11期 钱锋,王建国,汪权,逄焕平
  • 对于离散分布、同位配置压电片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压电耦合板,首先构造了四节点 Kirchhoff矩形板弯单元,从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主动阻尼振动控制模型。将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归结为一个 Lyapunov 方程的解。以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为适应度函数,以作动器和传感器的位置及控制增益为优化参数,利用基于共享函数机制小生境技术的遗传算法进行结构、控制设计。最后,对一悬臂压电耦合板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解决控制结构一体化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得到多个最优解或次优解。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