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文会 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出版:《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2年第03期 页数:1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WSW1982030190 DOC编号:DOCGWSW19820301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快速测定致突变物质的微生物传感器》PDF+DOC1994年第04期 张宁甫,胡以柏,赵志跃,任恕 《电化学分析法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进展研究》PDF+DOC2017年第02期 杨谦,苏会岚,罗欢,王琴,岑耀颖 《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PDF+DOC2017年第11期 胡淑荣,应光耀,胡玉莉,杨世海,杨美华 《微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PDF+DOC1994年第03期 张耀华,刘宪梅 《生物传感器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PDF+DOC1995年第01期 高志贤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1994年第01期 李毓琦,林学东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的进展》PDF+DOC1993年第01期 莫健伟,周性尧 《血药测定仪》PDF+DOC1989年第04期 丁桂蓉 《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残留的青霉素(英文)》PDF+DOC2005年第01期 刘平,李玉光,刘梦友,马洁,薛颖,吴国华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PDF+DOC2002年第04期 李学静
  • 由于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与致突变性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致癌物质有致突变性,因此可以利用致突变试验筛选化学致癌物质。基于这一原理,过去测定致癌物质都是采用Ames试验或Rec(重组)试验。但这两种方法操作烦杂,需时间较长,而采用本文作者所提出的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来测定致癌物质可以在1小时内得出结果,适用于致癌物质浓度在1~10μg/ml范围内。其原理是:Bacillus Subtilis的菌株,由于其DNA有缺陷而没有修复能力,在致突变物质的作用下受到损伤而死亡,这种缺乏修复能力的菌株称为Rec。另外,B.Subtilis的野生菌株,在致突变物质作用下,DNA虽然也受到损伤,但因其具有修复损伤的能力,细菌却能够照常生育、繁殖,我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