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冬伟,杨朝舒,薛光明 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四川省核学会 出版:《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年第06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QJGY2016060300 DOC编号:DOCQJGY20160603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面向大功率超声应用的磁致伸缩材料涡流损耗分析》PDF+DOC2018年第04期 高震东,卢全国,陈珏,赵冉 《稀土纵向式换能器》PDF+DOC1995年第03期 周利生,曹荣,秦维玉,唐良雨 《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建模方法》PDF+DOC2006年第02期 张煜,张玉宝 《圆环型稀土超磁致伸缩超声频换能器》PDF+DOC2006年第05期 贺西平,胡静 《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PDF+DOC2006年第03期 李华,张德远,季远 《GMM换能器的设计优化》PDF+DOC2005年第04期 孟爱华,项占琴,吕福在 《纵向振动换能器驱动元件机电等效参数的计算》PDF+DOC2003年第02期 洪有财,俞宏沛,杜纪新 《快速反射镜关键技术研究》PDF+DOC2013年第10期 徐新行,杨洪波,王兵,高云国 《某型水下定位信标装置设计》PDF+DOC2018年第06期 叶连凤,周迪锋 《圆柱磁致伸缩棒在交变磁场中的力学行为研究》PDF+DOC2008年第01期 薛淼,温利军,汪建新
  • 为了提高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作动行程,以获得足够大的发音强度,并使之满足发音装置体积小、装配零件少的要求,结合超磁致伸缩材料(GMM)的优良特性,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放大原理的弓张式GMM换能器。该换能器以GMM棒作为驱动元件,通过固定弓张结构的一端,将双向输出转变为单向输出,同时利用柔性铰链结构,进一步增大换能器的位移输出。通过分析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计算得到其理论放大倍数为2.73,与所建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放大倍数2.8相近。制作了试验样机并搭建了相应的试验系统,得到在1kHz范围内换能器最大输出位移为15.5μm,与仿真结果14.058μm相近。提出的弓张结构实现了换能器的位移放大,相应的分析方法也较好地反映了换能器的输出特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