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昌建,郭长铭,徐胜利,张寒虹 单位: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出版:《力学学报》2004年第01期 页数:8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LXXB2004010020 DOC编号:DOCLXXB200401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周向导波的管道检测可行性分析》PDF+DOC2017年第32期 赵钰龙,李震,于灏 《脉冲激光作用下光船所受推力的测试》PDF+DOC2004年第05期 崔村燕,洪延姬,文明,姚宏林,王军 《一种能够用于气相和液相检测的双道石英晶体传感器》PDF+DOC2003年第03期 周文树,房建设 《氢氧爆轰波在激波管中的成长机制研究》PDF+DOC2011年第06期 王建,段吉员,赵继波,文尚刚,谭多望 《基于酶催化银沉积质量放大的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PDF+DOC 申田田,周瑾艳,徐金玲,吴朝阳,沈国励,俞汝勤 《气相DDT中过爆轰现象产生条件的实验研究》PDF+DOC2010年第04期 段吉员,王建,何智 《多相燃料空气炸药爆炸压力场研究》PDF+DOC2008年第04期 刘庆明,白春华,李建平
  • 对2H2/O2/Ar系统爆轰波在T形管(截面为40mm×40mm)中传播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用烟迹片记录了T形管中爆轰波的胞格结构,用压电传感器记录了分叉口附近指定点压力时间曲线,得到了爆轰波在分叉口附近的平均速度和胞格图案演变.结果表明:初压P0≥2.67kPa,在水平和垂直支管下游区域(距离分叉口约3.5—6倍方管截面边长),分叉口影响消失,爆轰波恢复稳定,且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分叉口绕射过程中,爆轰波在膨胀区中衰减,诱导激波阵面弯曲.两个支管中发生马赫反射,三波点迹线清晰可见.该传播特性是爆轰波的诱导激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分叉口附近的胞格结构先消失再恢复,在无胞格和平衡胞格之间的区域存在细密胞格的过渡区,表征了在诱导激波与化学反应阵面分离后的区域中出现二次点火.P0=2.00kPa,水平支管中稳定自持爆轰能重建,垂直支管中爆轰熄灭.P0<2.00kPa,分叉口上游已不能形成稳定爆轰.还对胞格结构中的几个特征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初步分析了P0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