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燕婕,胡玲娟,伍雅婷,吕斌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第06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TJYX2014060250 DOC编号:DOCTJYX201406025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新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PDF+DOC2017年第03期 贾梦凡,张忠,杨兴斌,李金花,陈令新 《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研究》PDF+DOC2007年第06期 晋园,江明,彭彦,吕斌,戴康 《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PDF+DOC2006年第04期 金红华,王娟,张兰,吴希子,张文平,陈增松 《关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PDF+DOC 聂利华,姚守拙 《烟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制备与分析应用》PDF+DOC 赵楠,陈长宝,周杰,范加金 《基于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及相转化过程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PDF+DOC 王亚琼,徐岚,张进,吕瑞红 《分子印迹技术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8期 胡玉斐,李攻科 《甲磺酸帕珠沙星分子印迹手性电容型传感器》PDF+DOC2007年第01期 周路,叶光荣,袁若,柴雅琴,陈素明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PDF+DOC2006年第03期 张平,王艳红,邓正栋,聂永平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5期 陈孝建,王静,佘永新,叶青,曹维强
  •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的荧光传感器技术是将荧光与MIP相结合,通过光学信号的改变(包括荧光增强、荧光猝灭及波长改变等)来检测待测物。由于光学信号灵敏度高,非常适用于痕量物质的检测。而MIP又能选择性识别模板分子,将样品预处理和荧光检测两者结合起来,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地检测靶分子。1分子印迹技术与传感器技术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