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廷学,陈海建,滕克难,卢洪义,顾钧元 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推进专业委员会 出版:《固体火箭技术》2012年第02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THJ2012020300 DOC编号:DOCGTHJ20120203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用粒子群算法选择体育馆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最优布点》PDF+DOC2019年第01期 徐菁,刘斌,董金慧,张春巍,王秀丽 《结构健康监测中传感器布点优化的研究进展》PDF+DOC2007年第S1期 彭细荣,路新瀛 《基于信息熵与谱有限元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PDF+DOC2016年第02期 张加培,尹涛,朱宏平,丁兰 《固体火箭发动机界面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PDF+DOC2016年第06期 张波,董可海,张春龙,唐岩辉,王永帅 《基于Bayesian估计的整体和局部信息融合的损伤识别》PDF+DOC2012年第06期 孙晓丹,欧进萍,侯钢领,王振清 《结构损伤参量灵敏度分析的传感器数量位置优化》PDF+DOC2010年第10期 孙晓丹,欧进萍 《基于结构模态损伤识别问题的研究》PDF+DOC2010年第06期 王涛,陈杰 《沉管隧道健康监测试验中传感器位置的优选》PDF+DOC2008年第02期 徐峰,孟光,彭海阔,丁麒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PDF+DOC2014年第07期 伏焕昌,王翰翔,黄良辉 《起重机械结构健康监测关键技术研究》PDF+DOC2013年第08期 谢小鹏,王东辉,黄国健,王伟雄,王新华
  •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健康监测(SHMSRM)系统的传感器合理布置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分布优化。利用ANSYS软件对药柱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应变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了传感器优化布局初选点,再基于遗传算法对初选点进行优化排序。阐述了该系统的损伤识别原理,基于应变传感器所收集的信息,确定了以应变模态变化率作为损伤识别指标,提出了应用应变模态分析解决药柱的损伤识别问题。算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