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义,孙旭,陈军,李运宏,许世平 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出版:《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06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JHK2012060060 DOC编号:DOCHJHK201206006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ARM应对LPI雷达和诱饵的技术研究》PDF+DOC2005年第S3期 司锡才,崔冬槐,司伟建 《雷达抗ARM诱饵系统时序设计与仿真》PDF+DOC2002年第03期 韩英臣,张永顺,冯存前,刘芸江 《机动式诱偏系统抗ARM可行性仿真研究》PDF+DOC2017年第04期 左文博,赵英俊 《多点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连续攻击的效能分析》PDF+DOC2001年第03期 李昌锦,陈永光,李修和,焦逊 《抗ARM系统的诱饵与雷达配置间距分析及其仿真》PDF+DOC2001年第01期 花良发,李侠,张向兵,孙益平 《多点有源诱饵系统对抗ARM的布局仿真》PDF+DOC2005年第S6期 任刚强,张麟兮 《ARM诱饵系统部署方案及诱偏效果分析》PDF+DOC2005年第03期 李侠,袁志伟,杨波 《诱饵时序控制的实现》PDF+DOC2002年第01期 段晓超 《雷达有源诱饵系统对抗ARM仿真研究》PDF+DOC2010年第04期 胡方,刘宇驰,庹新宇,黄志良 《隐身轰炸机挂载空射诱饵弹对地突防决策研究》PDF+DOC2018年第04期 胡阳光,肖明清,孔庆春,宋海方,高春庆
  • 针对诱偏系统由于站间距离、时序控制等因素造成诱饵信号、雷达信号在时域上存在差别,无法对反辐射导弹(anti-radiation missiles,ARM)进行有效诱偏的问题,提出了告警诱偏系统时序控制模型及近似模型,通过时序控制使各诱饵信号到达ARM雷达口面的时刻近似相同,大大减少了诱饵信号前沿超前时间,增加了ARM前沿检测区分信号的难度。根据ARM前沿检测区分信号能力,分析了传统时序控制方法下典型诱偏系统的有效诱偏区域;利用告警雷达提供的ARM位置信息,提出告警诱偏系统时序控制模型;根据实际告警雷达工作性能,提出告警诱偏系统时序控制近似模型。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