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燕,陈红彦,胡青飞,孟晓波,韩昌报,李新建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第05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11050020 DOC编号:DOCCGJS201105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γ-Fe_2O_3/硅纳米孔柱阵列湿敏元件的湿敏性能研究》PDF+DOC2008年第07期 王海燕,李隆玉,董永芬,李新建 《纳米氧化铟/硅纳米孔柱阵列的酒敏特性》PDF+DOC2017年第01期 朱文亮,王伶俐,王文闯,冯明海,刘伟康,李新建 《退火对电容型硅纳米孔柱阵列湿度传感器性能的影响》PDF+DOC2008年第07期 吉慧芳,董永芬,李隆玉,姜卫粉,吕运朋,李新建 《超长ZnO瓶刷状纳米结构湿敏和场发射性能研究》PDF+DOC2017年第03期 张宁,许玉娥,郁可,朱自强 《Ni掺杂ZnO纳米线湿度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PDF+DOC2018年第11期 孙宁,叶子,宋小军,刘伟景 《无机杂质对改善纳米BaTiO_3湿敏特性的作用》PDF+DOC1998年第02期 刘国范,王兢,刘雨微,徐宝琨 《硅纳米孔柱阵列的酒敏特性研究》PDF+DOC2006年第12期 陈绍军,杨光,冯春岳,李新建 《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的研制》PDF+DOC2005年第10期 陈翠萍,蒋波,谢光忠,蒋亚东 《纳米柱阵列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PDF+DOC2010年第12期 倪祖高,马文英,姚军,陈科帆 《基于Si-NPA的WO_3薄膜电容湿敏性能》PDF+DOC2008年第06期 董永芬,李隆玉,冯春岳,姜卫粉,李新建
  • 以硅纳米孔阵列(S i-NPA)为衬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S iC纳米颗粒/S i-NPA(nc-S iC/S i-NPA)和S iC纳米线/S i-NPA(nw-S iC/S i-NPA)复合体系,并对其表面成分和形貌、室温湿敏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c-S iC/S i-NPA和nw-S iC/S i-NPA均对水蒸气表现出灵敏的电容响应。当环境相对湿度从11%增加到95%,在100 Hz的测试频率下nc-S iC/S i-NPA的电容增加了750%,而nw-S iC/S i-NPA的电容增加了1050%。通过升湿和降湿动态过程,测得nc-S iC/S i-NPA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均为10 s,nw-S iC/S i-NPA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0 s和150 s。分析表明,nc-S iC/S i-NPA、nw-S iC/S i-NPA对湿度的高度敏感性主要源于nc-S iC、nw-S iC所引起感应面积的巨大增加,而其较短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则归因于阵列结构为水蒸气提供了有效的传输通道。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