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丰,许兴胜,阚强,王春霞,刘宏伟,陈弘达 单位: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出版:《量子电子学报》2010年第01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LDXU2010010180 DOC编号:DOCLDXU201001018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棱镜耦合光子晶体表面波及其传感特性研究》PDF+DOC2011年第04期 钱凌波,周骏,金理,林豪,高永锋 《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2017年第07期 马健,余海湖,熊家国,郑羽 《光子晶体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11期 焦卓隆,黄超,魏杰 《光纤光栅的传感特性研究》PDF+DOC2000年第04期 卓锋,赵玉成,延凤平,王均宏 《新型光纤光栅扭转传感器研究》PDF+DOC2001年第10期 张伟刚,赵启大,开桂云,袁树忠,董孝义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仿真研究》PDF+DOC2011年第06期 牟海维,段玉波,张坤,刘超 《长周期光纤光栅弯曲传感特性》PDF+DOC2008年第09期 赵洪霞,鲍吉龙,陈莹 《粘贴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传递规律研究》PDF+DOC2007年第08期 周雪芳,梁磊 《镀镍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特性实验研究》PDF+DOC2007年第11期 宋路发,张华,谢剑锋,陈希祥 《高灵敏度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的研究》PDF+DOC2006年第08期 衣红钢,巩宪锋,王长松
  • 采用严格耦合波方法研究了普通棱镜耦合的表面波传感器与光栅辅助的表面波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设计了工作在1550 nm处的一维光子晶体与光栅的材料参数与结构参数。光栅的深度为20 nm,周期为524.6 nm,占空比为0.5.模拟计算表明,光栅的引入导致双共振峰的出现,表面波的模式出现分裂。当外界折射率变化时,两个共振峰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利用双共振峰的这种特性进行传感,可以使光栅辅助表面波传感器的角度灵敏度提高到普通棱镜结构表面波传感器的3倍以上。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