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文婷,李秀丽,韦天新 单位: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出版:《》 页数:8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XJZ2008010190 DOC编号:DOCHXJZ20080101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一种检测微量苯的气体检测系统》PDF+DOC2014年第01期 《危险气体检测装置设计中的数字电子技术运用》PDF+DOC2019年第12期 朱缨,吴瑜笋,文新江,但汉平,邱致刚 《电位型传感器的智能化、小型化发展研究》PDF+DOC2018年第03期 李文锋,黄颖,彭与煜,肖忠良,曹忠 《影响热导传感器气体检测性能的原因分析》PDF+DOC2004年第10期 黄为勇,任子晖,童敏明 《等离子体表面波传感器中金属薄膜厚度的最优控制》PDF+DOC2001年第05期 曹振新,梁大开,郭明江 《用于挥发性有机气体测定的化学阻抗传感器》PDF+DOC2010年第01期 郭忠端,庞新宇,李娟秀,蔡青云 《纳米化学阻抗传感器阵列对可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响应模式探讨》PDF+DOC2008年第03期 郭建丽,蔡青云,陈雁君,张建萍,赵艳霞,庞鹏飞 《基于气液相转变效应的SAW气体传感器》PDF+DOC2007年第04期 郭希山,吴坚,王立人 《沸石分子筛修饰的QCM类神经毒气传感器》PDF+DOC2006年第05期 杨涓涓,任楠,周嘉,张亚红,刘全,黄宜平,唐颐 《光纤化学传感技术研究近况》PDF+DOC2014年第08期 汪舰,魏建平,杨波,高志扬,张利伟,杨学峰
  • 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气体检测研究中的应用。被检测的气体包括:常见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有机气体及蒸气等。通过敏感膜材料的选择和优化、检测装置的改进、制膜方式和工艺条件、薄膜厚度的调整,来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选择性、可逆性、响应时间、脱附时间和重现性等重要参数。将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技术和其它技术联用可以在提高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实现对气体的远程监测。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和光纤技术的联用,此外还讨论了环境特别是湿度和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