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光,王永,万璞 单位: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版:《实验力学》2006年第02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YLX2006020100 DOC编号:DOCSYLX20060201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器/作动器最优配置问题的模拟退火方法研究》PDF+DOC2000年第02期 严天宏,段登平,王建宇,王学孝,黄文虎 《利用压电元件的空间挠性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PDF+DOC1999年第01期 陈仁文,陶宝祺,陈勇 《测控技术在自适应桁架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PDF+DOC2004年第11期 段勇,何麟书 《基于可靠性的框架结构作动器/传感器最优配置》PDF+DOC2003年第06期 周星德,汪凤泉 《支架振动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PDF+DOC1998年第02期 田晓耕,张元冲,沈亚鹏,陈儒 《压电自感知悬臂梁振动的主动控制研究》PDF+DOC2004年第01期 王波,殷学纲,黄尚廉 《二杆柔性臂动力学建模与控制》PDF+DOC2002年第02期 陶泽,郝长中,张华 《柔性结构作动器/传感器优化配置研究》PDF+DOC2001年第03期 闫洁,曹秉刚,杨仲庆,史维祥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振动控制传感器优化配置》PDF+DOC2008年第01期 石秀华,孟祥众,杜向党,曹银萍 《基于灰色理论的压电悬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PDF+DOC2008年第10期 邓国红,余雄鹰,欧健,张光辉
  • 在适当的假设条件下,推导出了压电作动器产生的弯矩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及压电传感器输出电压与输入弯矩的关系,进而得到H型密集模态挠性板模型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由此模型出发,采用一种基于能量的传感器/作动器的优化配置策略,该准则可以很自然地研究整个动态模型的可控性和可观性,进而确定传感器/作动器的位置。针对H型密集模态挠性板振动主动控制的数值仿真表明了该准则的有效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