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符运良,傅军,吴英才,袁一方 单位: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 出版:《激光杂志》2006年第06期 页数:3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GZZ2006060060 DOC编号:DOCJGZZ200606006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4年第05期 吴英才,袁一方,徐艳平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及其生物传感研究进展》PDF+DOC2015年第04期 朱君,赵玲玲,严蕾,牛力勇,孟晓云,李志全 《栅状膜双芯D型PCF折射率传感器》PDF+DOC2020年第05期 房黎明,陈鹤鸣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器的历史、现状与前景》PDF+DOC1999年第02期 蔡强,李翔,陈裕泉 《SPR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PDF+DOC2005年第11期 刘国华,常露,张维,邝丽丽,尹文武,牛文成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油水持率传感器的实验研究》PDF+DOC2012年第02期 牟海维,段玉波,张坤,刘超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数值模拟》PDF+DOC2011年第03期 张焕德,黄澎,郭斌 《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PDF+DOC2011年第08期 冯辉,汪力 《SPR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PDF+DOC2008年第06期 米永巍,刘国华,张维 《小型SPR生物传感器的研制》PDF+DOC2006年第12期 陈悦,崔大付,蔡浩原,王军波,王于杰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技术是一种简单、直接的传感技术,是表面等离子体在金属和电介质的交界面上形成的一电荷层,在电磁波的激励下,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共振现象。根据这一原理研制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检测、分析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表面等离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研究进展,由于其具有体积小、测量准确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因此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及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