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出版:《硅酸盐通报》2014年第11期 页数:1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SYT2014110330 DOC编号:DOCGSYT20141103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一种新型复合碳纳米角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PSA的高灵敏检测》PDF+DOC2020年第08期 路勇,冯德香,浦春,尉艳 《碳/金纳米电极制备及其对丁基黄药的测定》PDF+DOC2020年第03期 冯俊燕,钱功明,徐作行,程翔宇,丰明佳 《纳米技术》PDF+DOC 珍妮弗·卡恩,马克·蒂森,肯尼思·尤尔德 《重构纳米类脂生物膜制备及敏感机理研究》PDF+DOC2006年第05期 刘盛平,陈国明,韦云隆,高颖 《一维纳米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2005年第01期 徐甲强,陈玉萍,李亚栋,沈嘉年 《单纳米孔传感器分析研究进展》PDF+DOC2012年第19期 战胜鑫,张晓辉,王娜,杨晓蕊,郭明 《备受世人关注的纳米生物传感器》PDF+DOC2009年第09期 税扁 《碳纳米管材料生产与应用的国际评估》PDF+DOC2008年第02期 马廷灿,冯瑞华,姜山,万勇,黄健,黄可 《碳纳米管/聚合物材料的技术及应用》PDF+DOC2014年第02期 李茂彦,吴建国 《纳米金-碳管敏感膜对溶血素的快速电信号检测》PDF+DOC2013年第02期 贺胜男,樊彦恩,武帅,杨良保,刘洪林
  • 能够与生物膜通道在运输离子和分子方面的高效率和精致选择性相匹配的生物膜通道合成类似物,会找到很多应用。虽然生成与蛋白通道的大小可以相比的纳米孔是有可能的,但复制它们的亲和性和运输性质仍有挑战性。现在Jia Geng等人发现,短的(10纳米长)单壁碳纳米管可以自然插入脂质双层和活细胞膜内,形成具有有用和可调运输性质的通道。这些能形成碳纳米管通道的分子或孔蛋白,为开发细胞界面、研究生物通道中的运输和生成随机传感器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仿生纳米孔平台。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