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丙友,刘泽功,林柏泉 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出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第09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LDBK2015090020 DOC编号:DOCLDBK201509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不同位置分支管道对油气爆炸强度的影响》PDF+DOC2017年第08期 蒋新生,魏树旺,何标,徐建楠,周建忠,袁广强 《不同含水率煤尘在瓦斯爆炸诱导下爆炸传播规律研究》PDF+DOC2019年第03期 杨前意,石必明,张雷林,张鸿智,王超 《浅析日本触发式岩粉喷射装置》PDF+DOC1988年第02期 周奠邦 《微细通道中甲烷与氧气的预混燃烧》PDF+DOC2006年第02期 王国锋,钟北京,唐皇哉 《瓦斯爆炸火焰锋面参数测试技术实验研究》PDF+DOC2012年第04期 柴春良,解北京 《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关键现象研究》PDF+DOC2010年第06期 程顺国,杜扬,梁建军,张培理,欧益宏,蒋新生 《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瞬时传播规律研究》PDF+DOC2010年第08期 江丙友,林柏泉,朱传杰,沈春明,翟成 《国内火焰燃烧速度测试研究现状浅析》PDF+DOC2009年第02期 马莉 《管道内瓦斯爆炸传播试验研究》PDF+DOC2009年第02期 司荣军 《瓦斯抽采管路自动阻爆技术》PDF+DOC2014年第03期 祝钊,贾振元,王魁军,白雪
  • 通过搭建长为20m、截面为0.08m×0.08m的非绝热开口钢管,研究了甲烷与空气预混气体发生爆炸后的火焰和压力发展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火焰信号最强的时刻对应于火焰前锋反应区内某时刻,而火焰信号起始上升时刻与火焰前锋预热区起始时刻接近,应选择某点火焰信号起始上升时刻作为该点的火焰到达时间。随着远离点火源距离的增加,火焰厚度呈现先变薄后变厚的变化趋势,最大超压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火焰传播速度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非绝热开口钢管的实验条件对爆炸超压和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甲烷爆炸致灾机制及防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