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鸿萍,郑红,马天一,李宝林,袁丝兰,谭力,向辉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04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XSZ2017040140 DOC编号:DOCSXSZ20170401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PDF+DOC2012年第34期 杜永芳,方向红,孙文娟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PDF+DOC2011年第03期 王晓慧,张艳梅,于浩强,李良波,孟平蕊 《分子印迹结合SPR技术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PDF+DOC2015年第06期 魏传平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PDF+DOC2004年第04期 谭淑珍,李革新,李再全 《烟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制备与分析应用》PDF+DOC 赵楠,陈长宝,周杰,范加金 《分子印迹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5期 郝红霞,刘建军,韦天新,朱军 《氯丙嗪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微流控传感器芯片的研究》PDF+DOC2008年第09期 何德勇,章竹君 《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的新进展及应用》PDF+DOC2008年第01期 王荣艳,王培龙,王静,王锡昌,钟耀广 《分子印迹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PDF+DOC2007年第06期 朱馨乐,孙雷,刘琪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研究》PDF+DOC2013年第05期 杨军亭,董建伟,侯清娥
  •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贝母辛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贝母辛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贝母辛分子的选择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IPs对贝母辛的吸附选择性能明显高于NIPs,贝母辛MIPs与NIPs的吸附量分别是67.59μmol/g和21.01μmol/g。研究发现,在碱性介质中,贝母辛可以加强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的化学发光。据此,提出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传感器测定贝母辛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5~1.5×10-3 mol/L,检出限为0.15×10-5 mol/L,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此法简单、分析速度快,已成功应用于贝母属类植物中贝母辛的测定。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