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莉,连惠婷,孙向英,刘斌 单位:华侨大学 出版:《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06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QDB2013060130 DOC编号:DOCHQDB20130601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铅-没食子酸配合物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PDF+DOC2015年第04期 杨志,庞官荣,李建平 《石墨烯增敏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PDF+DOC2017年第04期 连惠婷,杨柳,刘静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PDF+DOC2016年第01期 郭秀春,王继磊,王海辉,陈小艳,李圩田,周文辉,武四新 《基于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2005年第04期 刘志航,宦双燕,浣石,蒋国平,沈国励,俞汝勤 《葛根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研究》PDF+DOC2012年第06期 王琳,谭学才,龚琦,刘力,赵丹丹,雷福厚,黄在银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L-色氨酸的研究》PDF+DOC2011年第03期 齐文静,张义根,刘瑛,宋启军 《分子印迹农药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概述》PDF+DOC2008年第06期 刘兴元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6年第05期 李春涯,王长发,王成行,胡胜水 《基于石墨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氯霉素》PDF+DOC2014年第03期 李香俊,王晓娇,李磊磊,段辉敏,罗川南 《电化学方法手性识别的研究进展》PDF+DOC 张亚会,刘刚,徐慧
  • 在碳纤维电极上,通过循环伏安法直接制备以吡咯为功能单体,黄嘌呤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考察基于此印迹膜的电化学微传感器对黄嘌呤的响应特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印迹膜有利于黄嘌呤在微电极上的氧化,其电极反应是单电子过程,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性;黄嘌呤浓度在4.0~60μmol·L-1和0.08~2.0mmol·L-1与其氧化峰峰电流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0.25μmol·L-1.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数据表明:印迹膜微传感器对黄嘌呤响应速度较快,模拟Langmuir模型拟合计算的动力学速率常数是0.24min,小于玻碳印迹膜传感器的0.71min,印迹因子为14.1,稍大于玻碳印迹膜传感器的9.0,远远高于对其他常见共存物和结构相似物的识别。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