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全,何家欢,王亚娟,冯丹丹,顾而丹,李文超 单位: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出版:《光子学报》2016年第12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ZXB2016120030 DOC编号:DOCGZXB20161200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待测介质折射率对光纤SPR光谱的特性研究》PDF+DOC2014年第06期 刘超,柴雅婷,汪发美,牟海维 《用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免疫传感器检测B因子》PDF+DOC 牟颖,宋大千,赵晓君,张寒琦,金钦汉 《光学传感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研究》PDF+DOC2020年第10期 高明坤,高宇航,田明硕,吕军,刘广洋,徐东辉 《偏振控制光强调制型点阵SPR传感器研究》PDF+DOC2011年第03期 孙博书,黄子昊,王晓萍,刘玉玲,刘旭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数值模拟》PDF+DOC2011年第03期 张焕德,黄澎,郭斌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理论仿真研究》PDF+DOC2011年第06期 牟海维,段玉波,张坤,刘超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薄膜传感器的研究》PDF+DOC2006年第03期 符运良,袁一方,陈抱雪 《SPR技术用于吸收介质的折射率虚部检测》PDF+DOC2013年第10期 张颖颖 《基于磁流体的SPR磁场传感器研究》PDF+DOC2019年第20期 高金霞,林洋,孔欣,赵文博,武继江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发展方向》PDF+DOC2016年第04期 侯新刚,李树军,姜丽丽,李传通,姚夏妍
  • 利用Au/ITO纳米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自参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该传感器产生的光谱有两个共振峰,即共振峰1和共振峰2.共振峰1随着待测介质折射率和入射角的变化产生漂移,而共振峰2仅随入射角的变化产生漂移,两个共振峰相互参照,降低了入射角偏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在纳米复合材料的4种不同体积分数下,仿真分析了入射角、待测介质折射率和薄膜厚度变化对两个共振波长的影响.在入射角θ为80°,且金的体积分数f为0.65,薄膜厚度d为40nm和45nm,或金的体积分数f为0.85,薄膜厚度d为45nm和50nm时,共振峰2不随待测介质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共振峰1随待测介质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达到自参照传感器的理想状态。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