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雨岩,孔德仁 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出版:《仪器仪表学报》2017年第07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YQXB2017070170 DOC编号:DOCYQXB20170701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传感器信号调制脉冲序列抽样频率的确定》PDF+DOC2003年第01期 吴凡 《基于有限元建模的爆炸场热毁伤效应研究》PDF+DOC2019年第22期 郑沛,孙瑞阳,侯宇威 《小热流测量技术研究》PDF+DOC2020年第14期 李文峰,孟祥军,张晓菲,卢超 《基于红外探测的新型热流密度传感器设计》PDF+DOC2017年第11期 姜韬,孔德仁,郭雨岩 《水下机器人触(热)觉传感器》PDF+DOC1997年第11期 张福学,李擎,苏中 《热流测试方法与圆箔热流计》PDF+DOC1984年第04期 由富恩 《压电谐振式力传感器响应时间的研究》PDF+DOC2005年第12期 路峻岭,田文杰,张伟,张福学 《快响应薄膜式高压锰铜传感器》PDF+DOC2001年第01期 杜晓松,杨邦朝,王卉 《Gardon型热流传感器隔热技术的优化》PDF+DOC2010年第02期 王超,梁庭,任勇峰 《传感器薄膜结构的改进与响应时间的分析》PDF+DOC2009年第05期 杨英,陈向东,蔡镔
  • 为满足大当量战斗部热毁伤威力评估的需求,弥补传统薄壁量热计在爆炸场环境中易变形、易烧蚀的不足,采用在热敏元件后壁面添加热沉体的方式,设计一种新型热沉冷却式热流密度传感器,以间接测量的方式,通过热敏元件后壁面温度,获得入射热流密度。建立传感器理论模型,推导响应时间表达式,并对传感器响应特性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传感器响应时间只与热敏元件的尺寸和材料有关,与热沉体无关。以0.5 mm紫铜作为热敏元件的传感器响应时间可达1.2 ms左右;热沉体吸热系数越大,热敏元件温升越小,同时,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升速率逐渐减小。验证试验显示,热沉体的加入可有效降低热敏元件温升,所设计传感器可正确反映入射热流变化。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