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晓庆,万秀美,逯丹凤,高然,程进,祁志美 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 页数:8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DXH2017040100 DOC编号:DOCGDXH20170401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实验研究》PDF+DOC2012年第02期 吴平辉,顾菊观,刘彬,隋成华 《基于光纤光栅级联调谐技术的波长检测系统》PDF+DOC2005年第02期 陈长勇,乔学光,贾振安,郭团,孙安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中共振波长的理论计算》PDF+DOC2004年第01期 朱彩莲,曹振新,吴乐南,杨洋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测量液体折射率的研究》PDF+DOC2004年第04期 朱彩莲,吴乐南,杨洋 《光纤布拉格光栅波长解调系统的研制》PDF+DOC2009年第02期 孟宪玮,张青,史彦新,韩永温,蒋凡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检测系统共振波长的红移》PDF+DOC2008年第10期 曹振新,夏继江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力传感器动态标定装置》PDF+DOC1994年第02期 周小宁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FBG峰值波长检测技术》PDF+DOC2007年第06期 刘伟华,隋青美 《基于聚硫堇和纳米金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传感器》PDF+DOC2006年第03期 石银涛,袁若,王娜,柴雅琴,张凌燕,贺秀兰 《基于双层电化学结构的微型安培免疫传感器》PDF+DOC2006年第01期 边超,许媛媛,孙红光,陈绍凤,夏善红
  • 利用波长检测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对硫堇在金膜表面的电化学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入射角下SPR共振波长随循环伏安扫描周数的增加而线性红移,表明聚硫堇膜的生长是匀速的;扫描100周后共振波长红移总量为96.6 nm.对该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拟合,得出聚硫堇膜的厚度约为71 nm.聚硫堇膜在酸性缓冲液中的电化学活性很高,其电化学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在一个完整的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SPR共振波长的变化完全可逆,说明聚硫堇膜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一对可逆过程.与还原态聚硫堇膜相比,氧化态聚硫堇膜对应的SPR共振波长较大,说明氧化态聚硫堇膜折射率高。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