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攀,王正亚,孔德飞,阳小光,邓兆祥 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第05期 页数:9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DGC2017050110 DOC编号:DOCZDGC20170501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机敏板位置优化及其振动主动控制》PDF+DOC2014年第05期 鲜淼峰,邓兆祥,王攀,曹友强 《振动主动控制模型及作动器位置优化仿真》PDF+DOC2016年第11期 梁旋,张方 《一种快速收敛的遗传算法及其应用》PDF+DOC2001年第01期 闫洁,曹秉刚,史维祥 《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的最佳布置研究》PDF+DOC2000年第01期 胡俊,顾仲权 《基于最优控制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多目标优化》PDF+DOC2003年第S1期 莫凡芒 ,孙庆鸿 ,陈南 ,李普 《弹性连杆机构振动主动控制中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位置优化》PDF+DOC2001年第02期 张宪民,邵长健,沈允文 《空间智能桁架作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中的遗传算法应用》PDF+DOC2007年第02期 曾光,李东旭 《船用柴油发电机组主动减振试验研究》PDF+DOC2013年第02期 杨铁军,李新辉,朱明刚,杜敬涛,刘学广,刘志刚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PDF+DOC1998年第03期 李海斌,毕世华,方远,袁曾凤 《弹引系统膛内振动响应求解的新方法》PDF+DOC1993年第04期 周天胜,席占稳,陈庆生
  • 以局部覆盖机敏约束层阻尼薄板为研究对象,对振动主动控制展开了研究。首先用ADF阻尼模型表征黏弹性层的阻尼特性,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模型的庞大自由度问题,对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其次针对作动器和传感器位置对控制性能的影响问题,综合考虑控制输入与传感输出间关系,优化了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位置,并对优化后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针对模型模态参数误差和因舍去高频模态导致的模型混合不确定性问题,设计了μ综合鲁棒控制器,并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对控制效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复杂周期信号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幅值衰减30%左右,白噪声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的均方根值降低了9.1%左右。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