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龙,廖旭东,张宝国,张东亮,赵艳,孔德骞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20年第06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20060120 DOC编号:DOCCGJS20200601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工业过程温度测量-用户关心的产品技术问题(五)——化工、石化行业特殊用热电偶(阻)》PDF+DOC2005年第06期 张志刚,胡胜川,雷正华 《热电偶动态校准及动态补偿技术研究》PDF+DOC2013年第06期 杨宇,郝晓剑,周汉昌 《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PDF+DOC2020年第05期 刘波,王崇愿,何永兴 《焊接变形与热循环动态测试系统开发》PDF+DOC2006年第04期 王蕊,张建勋,肖克民,朱彤 《汽车道路试验多功能测试仪》PDF+DOC2005年第02期 黎和昌,钟斌,张莹,陈立伟 《新型十字测温传感器在高炉上的应用》PDF+DOC2011年第05期 吴加伦,陆庆忠,张惠福,赵健,李斌,陈宇,陆臣晓 《天然气净化厂温度传感器应用中的问题及设计选用探讨》PDF+DOC2010年第S2期 苏荣跃,马国彬,王亚文 《连铸结晶器钢水连续测温技术》PDF+DOC2007年第04期 陈艳波,王建军,周俐 《罩式退火炉炉温均匀性测量》PDF+DOC2015年第05期 王莹莹,杨鹏远 《真空炉专用热电偶及其选择》PDF+DOC2014年第06期 王魁汉,黄明旭
  • 为改善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采用集总热容法建立了热电偶传热模型,将其系统特性简化为一阶惯性系统。为验证系统阶次的合理性并确定传递函数参数,建立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系统辨识模型。采用高温油浴法进行了热电偶动态标定实验,基于动态标定数据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热电偶动态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由集总热容法和系统辨识模型确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铠装绝缘型热电偶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在阶跃激励下的响应曲线与动态标定实验中传感器的输出曲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动态补偿模型表现出较好的补偿效果,经补偿后系统响应时间由7.124 s减小为1.187 s,且传感器工作频带得以有效扩展。将该方法应用于有限空间爆炸瞬态温度的动态补偿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传感器的动态测量误差。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