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超,杨立君,吴蒙 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 出版:《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年第12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DZYX2015120030 DOC编号:DOCDZYX20151200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分簇的数据聚合机制》PDF+DOC2015年第01期 吉佳,温巧燕,张华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能与隐私保护范围查询》PDF+DOC2016年第04期 张俊,朱江豪,贾宗璞,闫玺玺 《一种可检测数据完整性的安全数据聚合协议》PDF+DOC2016年第S1期 刘怀进,陈永红,田辉,王田,蔡奕侨 《物联网感知层中隐私保护方法研究》PDF+DOC2016年第05期 张静,葛丽娜,刘金辉,赵凯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路线的隐私保护数据聚集算法》PDF+DOC2017年第06期 王涛春,秦小麟,张吉,丁有伟,陈付龙,罗永龙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聚合技术》PDF+DOC2007年第03期 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刘兰 《一种支持数据恢复的安全聚集算法》PDF+DOC2014年第04期 石鲁生,朱慧博 《低耗能的支持完整性验证的隐私保护融合方案》PDF+DOC2017年第05期 贾宗璞,王冠琼,彭维平,郭海儒 《大规模传感器网络隐私保护与安全传输》PDF+DOC2012年第05期 吴蒙,杨立君,丁超 《无线传感网数据聚合隐私保护协议分析》PDF+DOC2013年第05期 聂旭云,倪伟伟,王瑞锦,赵洋,秦志光
  • 该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数据聚合与安全目标之间的矛盾,基于隐私同态和聚合消息验证码技术提出一种同时保障数据隐私性与完整性的可恢复数据聚合方案。该方案支持由聚合结果恢复出各感知数据,从而一方面能够验证感知数据和聚合数据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任意所需的处理,不受聚合函数类型的限制。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支持数据隐私性、完整性,还能够抵抗未授权聚合攻击,聚合节点俘获攻击,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检测及定位恶意节点。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相比其他算法在通信和计算开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了评估方案性能和可行性,基于Tiny OS给出了算法的原型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开销较低,对于资源受限的WSNs是高效可行的。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