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武,张嫚嫚,洪汛,江朝晖,蒋跃林 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出版:《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第06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NYGU2019060130 DOC编号:DOCNYGU20190601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一种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无中心自组织算法》PDF+DOC2016年第05期 王世强,邢建春,李决龙,杨启亮 《蔬菜大棚墒情传感器垂向埋设位置研究》PDF+DOC2017年第04期 韩红亮,缴锡云,王雪梅 《墒情监测站基座埋设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PDF+DOC2017年第03期 毛程阳,缴锡云,宋国强,刘凯华,郭维华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棉田土壤墒情监控系统设计》PDF+DOC2020年第11期 方圆,张立新,胡雪,杨洪坤,陈可圣,王有伟 《墒情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PDF+DOC2003年第04期 杨丰,陈智 《传感器网络中基于相关性的协同目标检测算法》PDF+DOC2012年第06期 蒋文涛,朱红松,吕俊伟,杨曙辉 《绿地精准灌溉控制系统设计与最优灌溉量分析"》PDF+DOC2012年第03期 赵燕东,马扬飞,王勇志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加权容错检测算法?》PDF+DOC2008年第14期 李宏,谢政,陈建二,李熙熙,向遥 《基于多级循环比较算法的低功耗快速报警系统》PDF+DOC2014年第03期 陈相南,李艳萍,王佩琦,龚杏雄 《二维曲线计算机回归方法在墒情传感器律定中的应用》PDF+DOC2013年第17期 尚德功
  • 针对节水灌溉的土壤墒情传感器布局问题,提出了基于近邻传播算法(affinity propagation,AP聚类算法)的优化布局策略。策略在保证茶园传感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时采集试验区各节点的土壤墒情数据,构建节点土壤含水率的相似度矩阵,并迭代计算各节点的吸引度和归属度值,得出聚类数和聚类中心。结果表明,采用AP聚类算法对试验区域传感器进行优化布局,优化了传感器数量和位置,使传感器数量由25个减少到2个。在试验区随机采集土壤相对含水率,经验证,聚类中心节点的土壤相对含水率与试验区平均值相近,相对偏差近为0.76%,表明聚类中心节点的土壤墒情数据具有代表性。该方法有效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度,节约了系统成本。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