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丽,李洁,陈长宝,朱树华,周杰,尚鹏鹏 单位: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出版:《》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FXHX2018010150 DOC编号:DOCFXHX201801015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PDF+DOC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应用进展》PDF+DOC 李俣珠,李增威,曾月,付珍珍,陈姝娟 《基于SERS技术制备分子印迹传感器》PDF+DOC2019年第01期 王庆伟,王笑楠,李洪吉,王梓润 《分子印迹聚合物敏感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进展》PDF+DOC2004年第10期 马娟娟,王新龙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PDF+DOC2011年第03期 王晓慧,张艳梅,于浩强,李良波,孟平蕊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水杨酸电导型传感器》PDF+DOC2007年第02期 王胜碧,吕瑞红,徐岚 《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9期 孔令杰,潘明飞,方国臻,何鑫磊,夏寅强,王硕 《苯巴比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PDF+DOC2014年第05期 黄学艺,余会成,谭学才,雷福厚,黄雪花 《速灭威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PDF+DOC2014年第06期 虞杨,刘冬蕊,汪羽,方国臻,王硕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研究》PDF+DOC2013年第05期 杨军亭,董建伟,侯清娥
  • 以合成的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为功能单体,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芯片上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根据印迹聚合物的朗格缪尔方程式,计算得到三聚氰胺和分子印迹聚合物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40×10~8L/mol。此传感器显示出对模板分子三聚氰胺的高选择性,在p H=7.5的条件下,此传感器对三聚氰胺的响应最佳,线性范围为0.1-10.0 nmol/L(R=0.9991)。将此传感器用于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检出限分别为62.6 pmol/L和56.4 pmol/L(S/N=3),回收率分别为91.5%和92.0%。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