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怀国,沈之荃,李永舫 单位:吉林大学 出版:《》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DXH2002040520 DOC编号:DOCGDXH20020405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研究》PDF+DOC1996年第04期 薛怀国,仲雷,邵亮,阚锦晴,穆绍林 《L-谷氨酸脱羧酶电极的研制及性能》PDF+DOC1994年第01期 樊松山,陈石根 《尿酸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5年第03期 曹淑超,伍林,陈燕花,易德莲,秦晓蓉,连兰 《聚苯胺修饰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电极的研究》PDF+DOC2005年第01期 蔡强,宋保栋,何苗,施汉昌 《电导聚合物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研究》PDF+DOC2003年第03期 任祥忠,刘剑洪,张黔玲,张培新,徐宏,吴炎庄 《生物传感器的进展》PDF+DOC1991年第05期 杨光礼 《介质电流型电极的作用机制探讨》PDF+DOC1993年第02期 叶帮策,李友荣 《生物组织传感器》PDF+DOC1988年第02期 刘锦樺,駱美芹 《纳米金-生物酶膜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PDF+DOC2005年第05期 冷鹏,郑彦,李其云 《几种基于细胞特异感受的生物学技术》PDF+DOC2002年第03期 杨建民
  • 采用聚合物掺杂方法将胺氧化酶固定在聚苯胺膜中制成聚苯胺/胺氧化酶电极.该电极对组胺有快速的生物电化学响应,电极反应受酶动力学控制.固定化胺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21 mmol/L.最适pH值为7.3~7.6,酶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6kJ·mol-1.酶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用来测定组胺.此外,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进行了表征.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