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少华,田智,车宏莉,杨慧慧,陈秀春,冯其梅,周云飞,张树菊,吴朝阳,汪世平 单位:中南大学 出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第06期 页数:8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NYD2012060000 DOC编号:DOCHNYD20120600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聚硫堇、DNA/纳米银复合物共修饰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究》PDF+DOC 安海珍,袁若,柴雅琴,唐点平,李娜 《碳纳米管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PDF+DOC2014年第21期 兰小淞,吕延成 《基于Au纳米颗粒/还原氧化石墨烯C-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PDF+DOC2017年第03期 张茜,夏介仁,李德蕾,张坤蕾,白茹燕,胡蓉,杨云慧 《电化学信号转换器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1999年第05期 姚斌贝,刘志华,李一青,文孟良 《二氧化碳电流传感器的研究》PDF+DOC1995年第05期 孙培菊,谭忠印,谷波,郭文生 《双层类脂膜非标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传感器》PDF+DOC2005年第05期 谭学才,李荫,梁汝萍,罗利军,蔡沛祥,邹小勇 《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固载抗体电位型白喉类毒素免疫传感器的研究》PDF+DOC 唐点平,袁若,柴雅琴,刘颜,钟霞,戴建远 《几种基于细胞特异感受的生物学技术》PDF+DOC2002年第03期 杨建民 《基于琼脂糖和纳米金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PDF+DOC2007年第08期 赵广英,邢丰峰 《基于囊状银钯铂合金的无标记型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制》PDF+DOC2014年第03期 赵锦航,赵锦芝,李能丽,葛艳珊,钏爱祝,杨光莉,杨云慧
  •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免疫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及抗体滴度的线性范围。方法:将碳油墨和银/氯化银油墨滴在PET板,作为两电极测试条,碳为工作电极,用不同的方法把可溶性抗原固定在工作电极的末端,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对照。在电化学工作站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测试抗体的效价,并对这些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发2种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的印刷电极免疫传感器:戊二醛交联(GA)传感器和壳聚糖戊二醛(Chit-GA)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测试抗体滴度检测范围。结果:GA膜修饰电极的日本血吸虫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0μg/L,Chit-GA膜修饰电极的最佳浓度值为10μg/L;2种电极的免疫反应时间均为1 min;GA,Chit-GA免疫传感器检测范围分别为1:1000~1:400,1:1000~1:500。示差脉冲伏安法电流的测试值会随着血清效价增大而增大。结论:GA传感器和Chit-GA的交联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反应时间短,检测抗体滴度线性范围宽,并且与日本血吸虫抗体滴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