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健,陈荣裕,王盛安,毛华斌,何云开,隋丹丹,谢强,施平,杨跃忠,王东晓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版:《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第02期 页数:11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RDHY2012020180 DOC编号:DOCRDHY201202018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的产业化》PDF+DOC1995年第01期 李允武 《海洋观测技术进展》PDF+DOC2008年第04期 赵吉浩,高艳波,朱光文,葛运国 《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近海底环境原位观测系统集成与实现》PDF+DOC2015年第06期 胡刚,赵铁虎,章雪挺,季念迎 《基于10米浮标载体的锚链式剖面观测系统实践之一——自容式采集方式》PDF+DOC 刘长华,王春晓,贾思洋,杨青军 《深海技术装备研制现状与展望》PDF+DOC2016年第12期 李硕,唐元贵,黄琰,刘铁军,刘健,李彬,张鑫,栾振东,王永杰 《自动站与人工站湿度传感器差值比对及原因分析》PDF+DOC2017年第03期 魏运芳,赵雪明,邢丽元 《南海海岛自动气象站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和性能》PDF+DOC2019年第09期 黄应邦,林锡坤,马胜伟,陈余海,潘灶林,吴洽儿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网在海底观测设备实时监测中的应用》PDF+DOC2012年第11期 徐燕 《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气象站系统概述》PDF+DOC2014年第05期 左忠华,闫平 《农田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系统》PDF+DOC2013年第04期 王柏林,朱成欣,阳艳红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区域海洋观测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观测台站如英国爱尔兰海区域、美国卡罗来纳州海区和加拿大维多利亚海底实验观测网的多元化观测系统(VENUS)都是值得借鉴的例子,他们把多元化、立体化的实时测量数据与海洋物理、生态和生物化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海洋环境的可预报性。同时,美国、英德法等国和日本实施的一系列海底观测系统,使海洋观测更加完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的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工程中的第一个深海台站——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在2008年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该台站实现了长时效的多参数海洋环境实时监控。西沙观测系统主要包括自动气象站、岛屿外缘坐底式海底和海底边界层观测子系统、生物捕获器、西沙上层海洋环境观测子系统和海洋光学监测子系统等。由于海洋环境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观测一直是高风险的工作。最后希望通过比较国内外观测系统,中国海洋观测事业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