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印平,赵会超,赵新华,钱振洋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第01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10010090 DOC编号:DOCCGJS20100100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一种振弦采集仪自适应扫频激振方法》PDF+DOC2016年第02期 王大涛,滕德贵,胡波 《基于振弦式传感器的超高层建筑应力测量系统设计》PDF+DOC2016年第04期 吴小建,王佳玮,徐弢,黄海,左自波,沈蓉 《一种低功耗的振弦式传感器测频系统设计》PDF+DOC2015年第06期 何华光,凌朝善,玉丹丹,谢开仲 《一种机器人光电式滑觉传感器的研究》PDF+DOC2000年第02期 张立勋,李立勇,陆海军,谭定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长期应变监测系统》PDF+DOC2012年第04期 陈得民,李鹏 《基于C8051F340单片机的高精度压力检测系统》PDF+DOC2012年第02期 郝艳妮,胥峰,梁继云,田宇,王茜 《多路振弦传感器的扫频激振技术》PDF+DOC 袁广超,徐振宇,田旭东,陈恩,程镇,鲁飞 《振弦式传感器激振策略优化》PDF+DOC2010年第01期 贺虎,王万顺,田冬成,孙建会,熊成林 《基于CPLD的振弦式传感器的频率测量技术》PDF+DOC2009年第11期 袁广超,田旭东,陈恩,程镇,鲁飞 《振弦式传感器扫频激振技术》PDF+DOC2006年第03期 吕国芳,李东明,刘希涛
  • 在对振弦传感器的特性和工程应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的设计了一种单线圈光电式振弦传感器,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激振、拾振和测频系统的设计。振弦传感器采用单线圈电磁激振方式,应用光电管结合MCU进行振动信号反馈,不但简化了硬件电路,而且解除了激振和拾振中电磁干扰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激振中采用的扫频技术也使振弦的起振更加稳定可靠。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