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素萍,梁敏敏,郭良宏 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版:《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第04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TDL2008040080 DOC编号:DOCSTDL200804008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光电化学DNA传感器快速检测聚苯乙烯纳米球溶液诱导的DNA损伤》PDF+DOC2011年第10期 张斌田,杜鑫,贾素萍,贺军辉,郭良宏 《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PDF+DOC2016年第01期 靳浪平,哈丽旦·居马汗,蒋中英 《基于环境污染物对DNA损伤筛查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PDF+DOC2016年第06期 郭林青,武静,鲁理平,康天放,程水源 《DNA脱碱基位点的检测与应用》PDF+DOC 李敏杰,吴一萍,张斌田,郭良宏 《快速检测Fenton反应诱导DNA损伤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PDF+DOC 吕翠,康天放,鲁理平,熊岳 《光电化学传感原理与应用》PDF+DOC2015年第04期 王娟,胡成国,胡胜水 《“金标银染”放大技术的羟基自由基灵敏检测》PDF+DOC2015年第01期 杨妍,喻鹏,张小华,陈金华 《基于原位形成p-n结的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器检测Hg~(2+)》PDF+DOC2014年第08期 刘康丽,董玉明,束军仙,王光丽 《硫化镉量子点-纳米金复合颗粒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DNA的损伤》PDF+DOC2014年第04期 武静,鲁理平,康天放,程水源 《四氯对苯醌对DNA损伤的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PDF+DOC2014年第03期 康天放,孙雪,鲁理平,程水源
  • 许多有机化合物自身没有致癌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经过体内代谢酶的催化后转化成活性中间体,与DNA形成共价化合物.这些间接的损伤会最终导致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检测间接致癌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论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来检测有机化合物苯乙烯对DNA的间接损伤效应,该传感器以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将光电信号分子、双链DNA和血红蛋白组装在半导体电极上.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传感膜中的血红蛋白可将苯乙烯转化为氧化苯乙烯,氧化苯乙烯扩散到膜内,与DNA形成加合物,引起DNA结构变化,导致光电分子光电流信号的增加.实验中,将修饰好的电极置于终浓度为2mM H2O2和2%苯乙烯(体积比)的混合液(pH7.3的磷酸缓冲液配制)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光电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流信号随着反应时间逐渐升高,在30min后趋于稳定,表明苯乙烯在传感膜上的氧化和DNA的损伤反应基本完成.与反应前相比,反应后光电流增加了40%,并且酶催化苯乙烯生成的氧化苯乙烯经紫外可见光谱得到验.....。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