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树林,李鲁光,刘星,张桂珍,和渝斌,潭琛,于燕秋,左树梅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第01期 页数:2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GXH2001010070 DOC编号:DOCZGXH20010100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可对情绪变化起反应的闭环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PDF+DOC1999年第03期 华伟,王方正,张奎俊,余培桢,王锦志,马坚,楚建民,孙瑞龙,陈新 《单腔体动和QT间期双传感器频率应答性起搏的探讨》PDF+DOC1996年第04期 钱卫民,冯建章,吴书林,尹滔业 《频率应答起搏器传感器技术改进》PDF+DOC1994年第05期 苏涛 《两种不同类型起搏器传感器对情绪刺激频率适应性反应的比较》PDF+DOC2009年第01期 佟佳宾,杨杰孚,邹彤,王志蕾,李梅,吴素娟 《频率反应心室起搏的动态心电图观察》PDF+DOC1995年第03期 李国强,王中干,王方正,余培桢,王锦志,吴海英,万立礼,路黎明,陈新 《体动型频率自适应心脏起搏模型实验研究》PDF+DOC1995年第01期 杨昭,黄诒焯 《频率反应性起搏》PDF+DOC1993年第11期 陈新 《1—7 运动型自适应起搏器的初步研制》PDF+DOC1987年第Z1期 杨昭,黄诒焯 《频率自适应起搏器的运动——心率预测系统的研究》PDF+DOC2011年第05期 郭萍,孙卫新,金捷,赵青萍,陈翔,孔澍,黄诒焯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6年第04期 潘文志,宿燕岗
  • 目的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主要类型是感知体动 ,但存在局限性。本组使用感知情绪、体动变化的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可同时感知情绪及体动变化 ,相应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 ,满足机体需求。  方法 :患者 10例 ,全部为窦房结功能障碍者 ,置入双腔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Biotronik INOS2 CL S)。起搏器机制为情绪激动或体动增加时 ,心肌收缩力及心肌阻抗明显增加 ,心室电极能感知局部心肌阻抗的变化 ,反馈增加或减少起搏心率。本组病例术后 8~ 9天、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做情绪紧张、步行运动及情绪紧张 +步行运动实验。  结果 :起搏器传感器对交感神经兴奋及步行体动反馈均敏感 ,两者相加无超敏感现象。本组较单体动起搏器组起搏心率明显增加。  结论 :闭环式情绪、体动双项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一种感知情绪、体动变化反应好 ,更接近人体生理的心脏起搏器。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