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辉,张卫华,缪炳荣 单位:长安大学 出版:《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年第03期 页数:9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YGC2018030130 DOC编号:DOCJYGC20180301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CRH3A动车组ATP/LKJ轴端结构优化与仿真分析》PDF+DOC2017年第32期 徐志龙,魏苇,谌亮,张成铭 《主动减振板的数值分析》PDF+DOC2000年第02期 钱振东,黄卫,朱德懋 《压电阻尼主动控制中局部应变的电路补偿及其参数识别》PDF+DOC1999年第03期 姚军,李岳锋,姚起杭,刘娟 《压电冲击和振动加速度表的信号调节》PDF+DOC1984年第01期 张福学 《柔性自适应桁架结构的振动控制方法实验研究》PDF+DOC2005年第05期 段勇,何麟书 《压电智能悬臂梁的主动振动控制》PDF+DOC2005年第04期 朱灯林,俞洁 《平轮检测系统及其谱分析》PDF+DOC2004年第01期 迟宝全,唐戍,张小松,倪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检测的探讨》PDF+DOC2010年第02期 刘扬 《振动鲁棒控制研究Ⅱ—仿真算例》PDF+DOC2009年第11期 李道奎,王锋,雷勇军 《大跨楼板结构车致竖向振动测试与减振控制》PDF+DOC2014年第06期 李志强,滕军,李祚华,幸厚冰,叶立渔,傅继阳
  • 为了减小高速动车组车体刚性与弹性振动,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系垂向作动器与车体压电作动器的高速动车组车体振动主动控制方法;基于某型高速动车组,设计了一种在车辆二系安装垂向作动器,在车体底架布置压电作动器,运用H#鲁棒最优控制器进行车辆协调控制的主动减振方法;建立了基于车辆动力学参数的刚柔耦合减振力学模型,采用H_2及H∞准则优化压电作动器与压电传感器布置位置,运用鲁棒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H∞反馈控制器;利用MATLAB仿真了减振装置与主动控制方法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被动悬挂车辆、仅安装二系垂向作动器车辆与采用主动控制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压电作动器与压电传感器布置在距车体左端距离为7.15、12.25、17.35m处车体一阶及二阶弹性模态归一化H_2及H∞范数最大,可以作为压电作动器与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基于二系垂向作动器与车体压电作动器的鲁棒最优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车体的振动,一阶垂弯振动频率处车体中部和转向架上方的加速度功率谱分别减小为被动悬挂车辆的5%、10%;速度越大,振动加速度抑制效果越明显,当车辆的运行速度为200km·h-1时.....。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