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志鹏,赵立新,张国毅 单位: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八五一一研究所 出版:《航天电子对抗》2015年第02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TDZ2015020140 DOC编号:DOCHTDZ20150201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多层双向LSTM的雷达信号脉内调制识别》PDF+DOC2019年第01期 郑渝,沈永健,周云生 《基于小波分析的神经网络识别毒剂的研究》PDF+DOC2006年第02期 王洛国,张良华,康景利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融合技术》PDF+DOC2005年第01期 姜绍飞,王留生,殷晓志,刘明 《基于云模型和矢量神经网络的辐射源识别方法》PDF+DOC2010年第12期 刘海军,柳征,姜文利,周一宇 《基于小波能量距的雷达距离像特征提取》PDF+DOC2007年第04期 赵鹏亮,席泽敏,肖欢 《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14年第01期 陈昌孝,何明浩,徐璟,王志斌 《基于极值序列特征集的雷达PRI调制模式识别算法》PDF+DOC2016年第05期 周一鹏,王星,田元荣,周东青,程嗣怡 《基于PR的雷达抗复合干扰中神经网络特征提取》PDF+DOC2004年第03期 贺照辉,秦江敏,马晓岩 《基于D-S推理的汽轮发电机组融合诊断》PDF+DOC2003年第02期 董彩凤,马平,隗喜斌 《基于BSN和神经网络的人体日常动作识别方法》PDF+DOC2013年第06期 陈野,王哲龙,李政霖,李宏伟
  • 针对现有辐射源识别方法不能识别参数交叠的雷达信号以及BP神经网络迭代速度慢、识别效率低的缺点,设计出一种采用改进概率神经网络的实时快速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的特征兼具单个脉冲参数统计特性和雷达参数变化整体特性两个层面的信息,进而可以对参数交叠的雷达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同时,该方法还对概率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使之具备识别出未知雷达信号的能力。仿真实验表明,此方法在显著提高了识别率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和鲁棒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