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璟,雷红涛,沈玉栋,王弘,杨金易,孙远明,徐振林 单位:北京一轻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版:《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第23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PKJ2013230960 DOC编号:DOCSPKJ201323096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重金属对农产品的影响及检测方法探讨》PDF+DOC2017年第14期 吴桂华 《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18年第12期 王祖文,黄光智,丁晓雯 《稻米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检测方法》PDF+DOC2012年第S1期 郑守国,李淼,翁士状,张浩东,乔雷,曾新华 《沙门氏菌的检测技术进展》PDF+DOC2012年第02期 刘喆,张书萧,王少辉,陈晓平,马志永,郭欢欢,田明尧,金宁一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检测新技术的研究进展》PDF+DOC2012年第06期 吕萍萍,徐晓曦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综述》PDF+DOC2009年第02期 李书国,陈辉,李雪梅,任媛媛 《糖尿病肾病早期标志物检测技术》PDF+DOC2007年第01期 谢国明,郑军,赵巧玉 《F_0F_1-ATPase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诺如病毒》PDF+DOC2014年第24期 张捷,许美玲,王璇,王煜,刘岩,王小晋,张丽,张慧媛,顾德周,王佩荣,陈广全,乐加昌 《检测心脏疾患早期征兆的生物传感器》PDF+DOC2004年第04期 王佳棣 《SPR生物传感器检测尿微量白蛋白》PDF+DOC2010年第02期 李辉,蔡浩原,张璐璐,陈兴,孙建海,崔大付
  • 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各类加工食品中,特别是高温加工淀粉类食品、早餐谷类食品或咖啡及其制品等。但是,由于其具有神经和生殖毒性,已被国际肿瘤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因此,加强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测,特别是在食品加工生产线上进行现场或在线监测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用于丙烯酰胺按检测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以及有望进行现场或在线监测的检测方法如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分析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