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洪龙,蒋庆华,崔金强,李芊,苑伟政,杨芳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第05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06052460 DOC编号:DOCCGJS200605246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先进微陀螺器件及微惯性测量单元最新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03期 何杰,朴继军,朱玲瑞,袁小平,胡少勤 《微机械惯性传感器的技术现状及展望》PDF+DOC2003年第05期 刘危,解旭辉,李圣怡 《一种高动态使用微惯性测量单元的实现》PDF+DOC2012年第02期 李枚,代刚,唐海林,何晓平,彭勃 《微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整机标定和补偿》PDF+DOC2011年第07期 代刚,李枚,苏伟,邵贝贝 《微型惯性测量组合数据采集系统》PDF+DOC2011年第02期 顾睿风,苏岩,朱欣华 《体硅热膜传感器单片集成工艺的研究》PDF+DOC2010年第07期 邹学锋,沈路,何洪涛 《先进的ME MS封装技术及应用》PDF+DOC2008年第02期 魏兵,夏明安 《压阻式微加速度计的结构优化设计》PDF+DOC2007年第32期 李丽华,郭涛,熊继军,徐栋 《复合量程微加速度计的研究》PDF+DOC2006年第05期 熊继军,毛海央,张文栋,徐栋,郭涛 《业界信息》PDF+DOC2013年第05期
  • 论文基于普通的体硅工艺设计实现了一个单片集成式硅微惯性测量组合.通过对敏感表头的结构优化设计达到异构图形长和宽的较高一致度,从而有效降低刻蚀延迟效应(RIELag)对大面积结构深刻蚀造成的影响.所加工的样片在不到1cm2的硅片面积上同时包含了三个不同轴向的硅微加速度计和三个不同轴向的硅微陀螺,可对载体在笛卡尔坐标系内六个自由度上的运动分量进行测量.针对这六个片上惯性元器件,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接口电路并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其中的陀螺可达到1deg/s左右的精度,加速度计有33mV/gn的标度因子.论文研究表明这种单片集成式硅微惯性测量组合的实现方法工艺简单,可有效降低惯性测量组合的体积,同时具有进一步提高精度的潜力。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