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赣辉,邓少平 单位: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化学部;文献情报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出版:《》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XJZ2006040140 DOC编号:DOCHXJZ20060401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人工智能味觉系统的解析》PDF+DOC2018年第20期 向前 《电子舌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05期 黄嘉丽,黄宝华,卢宇靖,刘傲璐,左珊珊,周金林 《电子舌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DF+DOC2004年第07期 黄秋婷,黄惠华 《PVC薄膜味觉传感器阵列对调味品和软饮料的识别》PDF+DOC2006年第10期 黄赣辉,邓少平,顾振宇 《电子舌在茶叶检测识别中的应用》PDF+DOC2016年第06期 潘玉成,叶乃兴,江福英,黄先洲 《基于电子舌鉴别的传感器阵列优化方法研究》PDF+DOC2016年第07期 王艳芬 《味觉传感器的研究──计算机对一个新的液膜体系中酸、甜、苦、咸物质的定性识别》PDF+DOC1997年第02期 张文,柏竹平,金利通,赖宗声,胡建 《人工味觉及其模式识别》PDF+DOC1997年第04期 王平,李蓉,谢军,张颖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果汁饮料识别》PDF+DOC2004年第11期 滕炯华,王磊,袁朝辉 《电子鼻及其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PDF+DOC2010年第03期 金翠云,崔瑶,王颖
  • 本文将传统的味觉传感器、人工味觉、电子舌等研究统一纳入人工智能味觉的框架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味觉的概念、结构及方法学问题。在传统分析科学中,非特异性感应是一个极力避免的现象,而交互感应传感器阵列则是将其作为基本出发点,设计构建成一个优化的组合,使得人工智能化学感受在技术上得以实现,交互感应理论和技术也因此成为其核心概念。作为一种仿生感觉技术,人工智能味觉系统是由交互感应电极及阵列、自学习专家数据库和智能模式识别三部分构成;电位法和伏安法是两类主要的传感方法;传感器材料包括贵金属及稀土金属、类脂/聚合物、硫属玻璃、导电聚合物以及其它如碳糊、酞菁、普鲁士蓝等;主成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是智能识别过程中主要的模式识别工具。导电聚合物修饰电化学传感器和多技术联用分析方法目前已成为人工智能味觉系统研究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