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帆,侯玉泽,胡骁飞,蔡齐超,张改平,李兆周,李道敏 单位: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出版:《食品科学》2014年第07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PKX2014070570 DOC编号:DOCSPKX20140705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PDF+DOC2016年第07期 马燕红,李志刚,陈超 《牛奶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PDF+DOC2016年第09期 王亦欣,冯云霞 《动物源性产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DOC2017年第03期 张瑞华,李芳,康怀彬,邹良亮,蔡超奇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进展》PDF+DOC2020年第05期 缪宇腾,郁宏燕,陆利霞,熊晓辉 《动物性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07期 刘丁溪,杨杰程,周宏超,郭抗抗 《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PDF+DOC2019年第27期 李丽 《莱克多巴胺的毒性及其残留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06年第18期 张海棠,王自良,王艳荣,李学武,张改平 《蜂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04期 魏玲,李越,陈舜琮,李宝明,张小莉,武会娟 《动物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09期 李新朋,姜金庆,钱爱东,丁菡,李艺
  • 玉米赤霉醇是玉米赤霉烯酮的还原产物,曾作为生长促进剂广泛使用。在动物体内残留后,玉米赤霉醇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体内分泌失调、肿瘤、生长发育障碍、出生缺陷和生育缺陷、影响第二性征发育等,并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玉米赤霉醇经动物体排出后,还可以通过饮水和食物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二次污染,目前已被禁用。本文就玉米赤霉醇的性质与相关毒性、应用及残留检测方法等进行简要阐述,为更进一步研究玉米赤霉醇的残留提供基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