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玉娟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出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05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TSSY2017050090 DOC编号:DOCTSSY20170500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PDF+DOC2015年第06期 董世彪,赵荣涛,李杨,卢晓,刘雪林,焦雄,郝荣章,宋宏彬 《基于竞争触发滚环扩增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高灵敏检测凝血酶》PDF+DOC 张松柏,郑丽英,胡霞,沈广宇,刘学文,沈国励,俞汝勤 《基于夹心法的DNA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 stx2基因》PDF+DOC2015年第08期 余抗抗,李艳,方立超,黄辉,蒋丽莉,邓均,郑峻松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核酸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07期 卢宇勋,李灿鹏,赵卉 《应用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PDF+DOC2000年第06期 王颖莹,府伟灵,张伟,张雪 《长、短链探针以链延伸反应提高基因传感器检测MRSA灵敏度的实验研究》PDF+DOC2003年第03期 陈鸣,府伟灵,刘明华,张波,蒋天伦,公衍文,蔡国儒 《电化学方法在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2年第06期 卢亭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PDF+DOC2012年第04期 李少文喆 《核酸探针长度对量子点微生物传感器的影响》PDF+DOC2010年第11期 罗阳,高维寅,陈鸣,王珏,张波,黄君富,府伟灵 《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7期 杨向莹,王玉梅,张岩,张捷
  • 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检测和诊断技术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费时费力、灵敏度和准确度低且干扰因素多。近年来,一系列基于杂交、扩增和测序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涌现,既缩短了检测周期,降低了检测成本,又极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还没有一种单一分子诊断技术可同时满足简便快速、高灵敏、高准确度、高通量和自动化等要求。各学科交叉、多方法联用等策略,有助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向更加简便快速、高通量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