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高超的酸洗翡翠是难以用肉眼鉴别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种新型的处理翡翠出现在香港的市场上,行家称之为“冲凉货”(即洗过澡的意思),后来欧阳秋眉教授按漂白的英文单词bleach的第一个字母将这类翡翠称为“B货”,经过酸洗处理后的翡翠对翡翠本身的结构破坏很大。时至今日,理论上酸洗翡翠的鉴定已不成问题,但由于优化处理的工艺技术也在改进和变化,新工艺很容易蒙混过现有经验,需警惕技术变化带来的影响。

经过漂白注胶处理的B货翡翠,具有许多鉴定性的特征,常规的做法有用肉眼和仪器两种鉴别方法。

1、肉眼鉴别方法。

(1) 酸蚀网纹

由于B货翡翠矿物颗粒间隙内的树脂胶的硬度较低,在切磨抛光时,低硬度的胶容易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形态像干裂土壤的网状裂纹,故又称为龟裂纹。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时,B货翡翠可见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天然翡翠的橘皮效应是因为不同颗粒晶体的硬度不同而在抛光时产生的凹坑,坑的周边会有圆滑的过渡斜坡(图6.50)。

图6.50 B货翡翠网纹

图6.50 B货翡翠网纹

(2)酸蚀充胶裂隙特征

若翡翠有裂隙存在,可通过裂隙特征进行鉴别。B货翡翠中较大的裂隙内会充填较多胶,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呈油脂状(反光较弱)的平面。裂隙的边界常常呈裂碎状,甚至有从裂隙壁上散落下来被胶包裹住的小角砾,裂隙常常还发散有毛发状的分支裂隙。

(3)充胶的溶蚀坑

由于翡翠中含有某些局部富集的易受酸碱浸蚀的矿物,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可填充大量的树脂胶,胶一旦脱落就会出现一个个的溶蚀坑。

(4) 底净,杂质少

由于经过了酸洗漂白,翡翠中所含的氧化物和其他易溶的杂质被溶解,黄底和脏底被清除,所以酸洗翡翠大多过于干净,杂质极少。天然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常可见到小锈斑、小黑点等杂质,在微裂隙中可以见到各种杂质充填其间。

(5) 晶粒界线不清和色根不明显

酸洗翡翠由于晶粒之间充填了透明度高的树脂胶,使得晶粒边界不够清晰,颜色变得不自然,色根不明显。

(6)敲击声沉闷

听翡翠手镯的敲击声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酸洗翡翠手镯的敲击声音沉闷嘶哑,不够清脆,与天然清脆悠扬的声音不同。

(7) 充胶过多会显蓝光

充胶过多的酸洗翡翠,在侧光情况下会泛蓝光,这种光是胶的反光,比较柔和;天然翡翠为玻璃光泽,反光比较直接。有经验者可根据种水与翡翠晶体颗粒间的间隙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经过酸洗。

2、仪器鉴别方法

(1)紫外荧光灯测试

在紫外荧光灯下经过酸洗充胶的翡翠呈现由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天然翡翠则没有。经过上蜡的尤其是浸蜡的翡翠也具由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目前无法区分出树脂与蜡的荧光,所以紫外荧光灯只能作为辅助性的鉴定方法。

(2)相对密度测试

经过酸洗充胶的翡翠,相对密度会明显地降低,一般相对密度小于3.30,在纯二碘甲烷的重液(相对密度值约3.30)中上浮。但是,有少部分料子较新的天然翡翠,由于含有相对密度小的矿物,如绿辉石、钠长石等,也会在相对密度为3.30的重液中上浮。同时,还有少部分酸洗轻处理的翡翠,充填树脂不多,在二碘甲烷重液中会下沉或悬浮。

(3)酸滴试验

酸滴试验是用来鉴别酸洗翡翠的一种特殊方法,即在翡翠的表面滴上一小滴盐酸置于显微镜(约放大40倍)下观察,天然翡翠可在酸滴外缘出现“汗珠”,“汗珠”会沿纹理成串出现,形成蛛网状,酸滴在天然翡翠表面上干涸较快,并会留下“汗渍”;酸洗翡翠则无“汗珠”反应,酸滴干涸的速度也慢,无明显的污渍。

(4)酸洗翡翠的红外光谱特征

酸洗翡翠具有天然翡翠所没有的光谱特征,酸洗翡翠的红外光谱呈现在波数为2870cm-1 、2928cm-1 和2964cm-1 的吸收峰,3035cm-1 和3058cm-1 的吸收峰分别构成两个较大的吸收谷,并且,2870cm-1 、2928cm-1 和2964cm-1 三个吸收峰中,波数2964cm-1 的吸收往往比波数2928cm-1 的吸收更为强烈。此外,波数在2200~2600cm-l 的范围,还可见到不太明显的多个吸收峰,这些吸收峰都具有诊断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