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健,陈勇,孙炳楠,楼文娟 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第02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DGC2005020040 DOC编号:DOCZDGC20050200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气体传感器阵列中的信息融合》PDF+DOC2003年第10期 潘天红,赵德安,邹小波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轴承故障诊断》PDF+DOC2017年第10期 李荣远,张国银,王海瑞,王雪,宋怡然,齐磊,任玉卿 《基于信息融合和神经网络的煤岩识别方法》PDF+DOC2017年第09期 雷静,余斌 《一种民航发动机传感器非线性故障诊断方法》PDF+DOC 王力,孙贺 《损伤识别系统中小波包信号特征量的提取》PDF+DOC2006年第02期 信思金,舒丹,梁磊,蒋冬青 《基于D-S推理的汽轮发电机组融合诊断》PDF+DOC2003年第02期 董彩凤,马平,隗喜斌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神经网络的汽轮机故障诊断研究》PDF+DOC2010年第03期 凌六一,黄友锐,魏圆圆 《电子鼻技术及其在小麦霉变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11期 伟利国,张小超,胡小安 《双摄像机系统植物识别的应用》PDF+DOC1994年第02期 李晓玲,易侧位 《电子鼻技术在谷物霉变识别中的应用》PDF+DOC2005年第03期 潘天红,陈山,赵德安
  • 针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多、数据信息复杂的特点,从模式识别和局部控制、全局参与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对结构损伤进行识别。首先应用小波包变换对结构振动测试数据进行特征提取,通过不同传感器特征向量的合成完成数据层融合;然后建立三个耦合神经网络分别实现结构损伤的确认、定位及定量,并完成决策层的信息融合;最后进行了36个损伤工况的结构模型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从实验验证的结果来看,对损伤率在7.5%以上的结构,损伤识别精度较高;对于损伤确认和损伤定位,识别精度较高,而对于损伤程度识别有一定偏差。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